BJ-HZHY.COM
在上海學垃圾分類
“垃圾分清爽,城市更清爽”。
端午期間,我和妻子到上海探望孩子。小住幾日,發現上海生活起居與我居住的城市南寧大同小異,唯獨在垃圾分類方面印象深刻——上海已經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一年了。由于南寧目前暫未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,我在上海習慣性地按南寧的分類方法處理垃圾,因而碰撞出一些小火花來。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孩子在南寧長大,盡管他到上海工作了幾年,但是家鄉的美食還是他的最愛。于是,袋裝南寧老友粉,冰凍的土雞、黑山羊肉,還有端午節必備的涼粽,塞滿了我們的行李箱。到上海打開箱子,孩子立即泡了一碗老友粉。他三口兩口吃完粉后,長呼一聲“爽——!”孩子媽媽聽了很有成就感地樂壞了,高興之余她順手將剩下的料包袋扔進垃圾桶里。孩子一見,突然認真地對我們說:“老爸老媽,在上海垃圾要嚴格分類!共分為四類:濕垃圾,指食材廢料等;可回收物,如包裝快遞的廢紙箱等;有害垃圾,廢舊電池等;干垃圾,指除以上三類之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。”他接著舉例說:“老媽將料包袋扔進濕垃圾桶里,分類錯了!盡管袋里裝的是食材,但袋子本身不是易腐的食材廢料,因此不屬于濕垃圾。另外,料包袋太小不宜作回收物,因此也不屬于可回收物,通過排除法得出結果是干垃圾,應扔進干垃圾桶才對。”嘖嘖,我和妻子聽得直吐舌頭。
次日一早,我也犯錯了一回。我泡一壺茶,自斟自飲,悠然自得。茶葉泡了幾遍后,已淡然無味,我小心擠干茶渣,將它扔進垃干圾桶里。孩子無意間看到后,又一聲不吭地從干垃圾桶里揀起茶渣,再扔進濕垃圾桶里。我一邊內疚,一邊暗忖:老友粉的料包袋為干垃圾,為何茶渣卻歸為濕垃圾?聽兒子解釋后才明白:料包袋與茶渣的區別,在于后者為易腐的食材廢棄物,因此屬于濕垃圾。
這么幾次令人記憶深刻的實踐之后,我和妻子就摸出門道了。當我再斬家鄉的白切雞時,已能正確地將雞屁股扔進濕垃圾桶里。妻子直嘆氣從南寧大老遠帶來的土雞,那肥美的雞屁股被扔掉怪可惜,要知道這在鄉下可被老人當做下酒美味,一碗土茅臺一只雞屁股啃得老嘴吧嗒吧嗒響。
在家里已經嚴格進行垃圾分類,沒想到去小區集中倒垃圾時卻還是遇到問題。我第一次去,將濕垃圾連袋扔進桶里,在一旁的收垃圾工作人員立即糾正:不能連塑料袋一起扔進去,被污染的塑料袋應該扔進干垃圾桶。我硬著頭皮從濕垃圾桶里扯出垃圾袋,再扔進干垃圾桶里。洗手之后心里還直發毛,這分類做得也真夠細致的!
在滬期間,我還看到《新民晚報》某日推出了特刊,全面報道上海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一年以來取得的顯著成果,其大標題為“垃圾分清爽,城市更清爽”。這正是我在上海幾天的真實經歷和切身感受。